高校学风建设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的综合体现。
2023年,根据学校先后出台《关于构建和完善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以及《关于开展“学在明德”学风建设系列主题活动》等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学院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紧紧围绕ICT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彰显专业优势,坚持以学风建设为突破口,出台工作文件,制定工作方案,扎实推动“学在明德”学风建设品牌,营造优良学习风气,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推进“学在明德”学风建设品牌
一年来,信息工程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及学校“迎评促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目标,认真领悟王志刚校长在学校2024年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学在明德”品牌建设,对标学校“制度建设规范学风、目标导向引领学风、优良教风带动学风、政策激励促进学风、明德学子践行学风、系列活动支撑学风、教学督导强化学风”七个方面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主要措施,形成学院“党建领学风、教育导学风、队伍助学风、教风带学风、管理督学风、竞赛促学风、榜样强学风、活动育学风”的学风建设工作理念,着力构建学院“五个以”学风建设工作体系,打造“院领导、班主任、辅导员、班团干部”四位一体的学风建设工作队伍,充分利用“一站式”学生社区,组织开展“学在明德”学风建设主题系列活动,较好地实现了学生“组织纪律提升、思想品德提升、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成绩提升、育人成效提升、实践技能提升、典型作用提升、活动质量提升”的学风建设目标成效。
二、“学在明德”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开展及工作成效
1、积极发挥组织作用,党建“领”学风,组织纪律不断提升。
抓示范引领,学院党委和各教工党支部通过加强教师党员的培养塑造,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形象感召作用,以教师坚定的信仰、高尚的品德、敬业的状态、专业的素养和探索的精神感召学生。抓关键少数,学生党支部、院团委通过遴选素质强、成绩优、能力强、表现好的积极分子入党入团,激励学生创先争优。组织设立党员志愿先锋岗、参观烈士陵园、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劳模精神展示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开展踏红旅筑鸿志-再回延安志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党团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2023年下半年至今,学生递交入党、入团志愿书人数24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470余人次,班团凝聚力不断增强,学生组织纪律不断提升。
2、深化思想政治引领,教育“导”学风,思想品德不断提升。
学院深化思想政治引领,把思政教育覆盖到学生的入学教育、日常教育、专业教育、毕业教育等各环节。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行为素养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模范榜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一系列专题教育,积极推进学院“三进四用五明确”征兵工作思路。
开展“学在明德-助学筑梦铸人,知恩立德立信” 等系列主题升旗活动、“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雷锋月系列活动、“如何提高团学干部精气神”主题讲座,不断涵养品德修为,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素养。2023年学院考试违纪比例7.7‰,2024年考试违纪比例下降到4.6‰,课堂违规、校内不文明、不礼貌现象明显减少,近两年47个团支部、496名团学青年获团内表彰,近两年学生入伍46人,其中毕业生入伍39人,高标准完成征兵工作,学生思想品德不断提升。
3、加强学工队伍建设,队伍“助”学风,学习热情不断提升。
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是学风建设的基本保证。学院着力“选优配强”辅导员队伍,出台《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工作量化细则》、《信息工程学院优秀辅导员评选方案》等文件,定期组织辅导员外出专题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学工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遴选124名教师担任班主任,壮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队伍,促进学风建设。
辅导员按时查听课,和学生同上早读、晚自习,班主任、专任教师多从行业背景和职业发展方向做启发式教育,减少说教式教育,不断增强教学吸引力和亲和力。组织“学在明德”高等数学测试、专业知识答疑、一对一”同辈互助学习经验分享、“启梦新程,朋辈领航”教育沙龙,课后“知识答疑”、专业“小饭桌”等活动,学生学习热情不断提升。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风“带”学风,学习成绩不断提升。
教师的教学素养与教学水平不仅影响着课堂内容传授的效果,更影响着学生知识的获取和价值观的树立,好的教风培养刻苦勤奋、脚踏实地、上进求真的良好学风。学院严格落实新入职教职工政治考察,一对一提醒谈话,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各专业经常性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活动,强调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引导勉励全院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规范言行,恪守职责,努力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院常态化开展教师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活动,让教师强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课程优起来。遴选品学兼优、为人正直、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班级师德师风监督员,收集学生评价,及时向上反馈处理。号召教师带头“提前到、站着讲”,带动学生“不迟到、坐前排”,要求教师能管课堂、善管课堂、严管课堂,确保到课率,提高抬头率,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共同擦亮“教在明德”、“学在明德”建设品牌。近年来,学院到课率和抬头率均位列前茅。2023-2024学年学生考试不及格率、课程未通过人数、学籍处理人数、学业预警人数明显下降,学习成绩不断提升。
5、强化日常教育引导,管理“督”学风,育人成效不断提升。
在2024年学校学生工作部署会上,学院提出学生工作“五抓五让”教育管理方法,围绕在“机制运行、典型树立、氛围营造、重点帮扶、信息反馈”五个方面下功夫,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管理思路,夯实学生工作管理基础,提升“学在明德”品牌建设成效。
抓好体制机制。建立“教育、激励、预警、帮扶、约束”工作模式,让学风管理“严”起来。
抓好示范引领。围绕“荣誉表彰、榜样力量、学长对你说”等示范活动,让学习氛围“浓”起来。
抓好育人载体。通过将“团学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让文化活动“活”起来。
抓好帮扶成效。发挥“校-院-班-舍”四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体系优势,培养三级心理预警反馈处理队伍,注重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落实《学院心理危机事件处理实施方案》工作要求,加强学工干部应急处突能力,让心理困惑“少”起来。
抓好畅通渠道。出台落实《信息工程学院领导接待日工作制度》,领导班子深入一线开展学生代表座谈会,线上线下收集学生诉求及意见建议,常态化落实学院“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让师生交流“多”起来。
同时,学院积极打通“三个课堂”连接壁垒,促进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相互融合,不断深化“三个课堂”育人阵地作用,注重学生“学习成效、技能提升、实践锻炼”的教育引导。
加强第一课堂主战场作用。确保到课率,提高抬头率,降低违纪率。
提升第二课堂主渠道作用。在考级考证指导、学科专业竞赛、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加强教育引导。
发挥第三课堂功能性作用。强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先锋模范、访企拓岗、就业实习等实践育人举措。
通过“三个课堂”相互递进与支撑关系,切实打通连接壁垒,指导学生深刻理解“学与用”、“知与行”的关系,不断促进专业技能和实践应用相互融合。
2024年,学院重点帮扶学生状态稳定,学生诉求解决及时,危机事件处理流程合规,方法得当。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积极推进“访企拓岗”专项行动,挖潜岗位资源,精准对接帮扶,较好地完成就业工作。编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案例集》,育人成效不断提升。
6、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竞赛“促”学风,实践技能不断提升。
学科竞赛是学院的品牌特色,也是促进学风的有效抓手。学院注重推进“竞赛育人工程”,加强学科竞赛指导,全员发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行业内认可度高、实践性强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过去一年,组织600余人次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ICPC程序设计大赛、国际数模竞赛、蓝桥杯、挑战杯、互联网+、“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5G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大赛等高质量学科竞赛,获各类奖项50余项。
学院学生参与互联网+项目“北斗智行”、“思创融合—双创教育改革开拓者”等项目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实现学院该项赛事金奖零的突破。今年6月,学院成琳昱、闫梓浩、路维权等11名学生在2024年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1银3铜,突破学校该项比赛历史最好成绩,也是省内民办高校最好成绩。在刚结束的第十七届国际先进机器人及仿真技术大赛上,学院荣获4冠2亚1季的历史最好成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中来,带动全院形成了爱学习、善创新、敢于攻坚克难的良好学风氛围,学生实践技能不断提升。
7、突出典型影响,榜样“强”学风,典型作用不断提升。
榜样力量“贵在树立,成在影响”。学院组织多场“明德之星”、“信工典范”、“榜样力量”、“学长对你说”、“校友面对面”等先进事迹分享会,学生组建“算法实验室”“SlaterVanS游戏研发工作室”等多个创新学习团队,以班级、宿舍为单位组建众多学习兴趣小组,逐渐形成了“榜样起示范、班级共成长、宿舍同带动”的良好学习风气。
近三年,学院学生获评学习标兵及特等奖学金22人,获国家奖学金13人,占学校本科国家奖学金人数的近40%。国家励志奖学金289人、优秀毕业生142人、校级优良学风班42个、学习型文明宿舍80间、校级奖学金3354人,学生学习兴趣,实践动力显著增强,典型作用不断提升。
8、丰富第二课堂建设,活动“育”学风,活动质量不断提升。
学生活动“多在营造,喜在参与”。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滋养好学风的土壤。学院紧贴学生需求,校内策划开展“凝聚嘉彰·青春远航”表彰大会、“学在明德”读书分享会、“军旅生活”分享会、“我的大学生活”短视频大赛、“牵梦诗华,以文斗诗”诗词大会、“致青春·美的瞬间”摄影大赛、“雄辩杯”辩论赛、“最美笔记评选”、“领航杯”乒乓球赛、新生杯篮球赛等团学活动40余项。
校外组织50余名参演学生赴扶风参加樱桃采摘节。组织170余名学生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西安三意社、易俗社观看《火焰驹》、《碗碗腔》等中华优秀传统戏剧。选派36名学生参加“两岸四地”青年大汇聚火车团活动,领略山河旖旎,唱响爱我中华。成立25支实践队350余名学生赴北京、河北、河南、四川、贵州、江苏、新疆等地开展暑期三下乡暨“四百工程”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参与活动热情不断升高,组织策划学生活动质量不断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是“学在明德”学风建设成效不够多元化。
学在明德是一个品牌和现象,需要多维度、多方面去体现,要更加注重学生体验感、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二是专业特色优势支撑学风建设不够凸显。
学院专业优势是偏向实践应用的计算机和电子信息专业大类,但整体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成体系及规模不高。
三是教学相长促进“学在明德”学风建设不够系统。
第一课堂教学成效辐射第二课堂不够,学风和教风建设成效不能环环相扣,双向反哺。
下一步,学院将主要是围绕以上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学校统一领导和各部门指导配合下,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树牢学风建设理念,理清学风建设思路,细化学风建设举措,擦亮学风建设品牌,以本科教学评建为契机,统筹推进院风、教风、学风建设,为培养更多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而努力奋斗。